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武侠修真>法海穿越唐三藏>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这一招,当然是偷师于大师兄;扯平了,谁也不欠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这一招,当然是偷师于大师兄;扯平了,谁也不欠谁(2 / 3)

其实八戒心里是有一句话的:我大慈恩寺其实并没有把“戒律”看的那么重,而且二郎真君修改天条,已经上了日程.

但显然不适合在那个时候讲出来。

八戒定了定心神,将翠兰姑娘的身影,从自己的脑里按下去专心打量起这洞府之中景象。

这一座洞府并不算小,规模甚至比西行路上一些大妖王的洞府,还要更大一些。

只是洞府之中的陈列非常简约朴素,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多是一些皮毛与兽骨,还有一些一

因为翠兰姑娘乃是有名的大善人,且还跟三藏师徒有这样一层关系,也算是沾染到了西游功德,故而阎王爷就将翠兰点为了地府阴曹司的文书鬼使,从此走马上任,成为了一尊阴神。

翠兰姑娘当然是欣然接受,能留在地府之中当差,自然是好过投胎转世继续轮回的。

只是在八戒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颇有些哭笑不得.毕竟他们二人之间那档子事,到现在还稀里糊涂。

其实当年强娶翠兰姑娘为妻的,是天蓬的恶念但偏偏八戒也喜欢上了这位高小姐,在天蓬恶念被师父超度之后,高小姐似乎对八戒也有几分钟意.

只是当时含蓄,双方并没有真正向对方表明心意。

尤其是眼前的一方阴阳池,更是让八戒大开眼界。

想来这座洞府,或者说这阴阳池,就应当是整座长白山的核心所在了。

阴阳池一边儿是滚烫的岩浆在翻滚,另一边儿则是凌冽刺骨的寒潭水,而在这阴阳交汇之处,八戒见到了一个身穿水蓝色长裙的老妇人。

对方外显出来的相貌十分苍老,头发花白,面上皱纹横生。

但八戒能够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对方的气血十分充盈,真要说起来恐怕比带着自己进来的黒蛟的身体,还要强健。

实践,这才是“唯识法教”的立教之本。

只是在巫术这方面,别说是八戒了,就连法海也是一知半解,而八戒的知识,多是来自于师父可想而知,八戒此刻在面对这样的对手时,心里绝不平静。

天池巫女的洞府,在天池最深处。

而长白山其实是一座火山,它的诞生,正是因为那一只在长白山之中肆虐横行的火妖,火妖被杜鹃花娘娘降服,其陨落之后,妖驱便化作了这一座火山,而杜鹃花娘娘的神躯在埋葬于长白山之后,化作了十六道山峰,环抱太白金星的宝镜化作的天池,以此来压制这一座火山。

因此越是向下,这原本寒冰刺骨的池水,竟还充斥着几分暖意。

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个超度了无数小妖魂魄的“和尚”,八戒在这方面还是相当敏感的,最开始见到黒蛟的时候,他已经有所怀疑了,但并没有第一时间确认。

如今见了十数只异兽,若是还不能确认,那这些年恐怕也就白修行了。

被师父知道了,倒是也不会被师父责备,师父只会给自己准备好更加严苛的专项修行。西行路上,类似的套餐,也都是八戒享用最多。可见师父对他的关爱,远超其他几位师兄弟。

至此。

但八戒毕竟已经是拜在了师父三藏法师门下,既然已经投身佛门,自然也就不该再招惹红尘情缘八戒本以为是有缘无分,等自己走后翠兰姑娘自然会另寻良人相嫁亦或是招赘。

却没有想到,翠兰姑娘并没有再行婚嫁.不是八戒自作多情,但如果说翠兰不是在等他,还能是在等谁呢?

可对于翠兰姑娘的情谊,八戒注定是没有办法回应。

而且在翠兰姑娘成为阴神之后,还同八戒见了一面,言说:“郎君是佛门高僧,妾身是地府阴差你佛门有戒律,我阴司也有天规管制,如此一来.你我便算是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

八戒:.

同样,在她的身上,八戒也看到了同款“巫文符咒”,果然是个“巫婆”。

怜香惜玉、尊老爱幼.这或许是身而为人的一种美好品质、高尚美德,但如果是个为祸一方的妖魔的话,那在八戒这里自然是行不通的。

死在八戒手里妖精,形形色色那是什么都有.而且,师兄弟们似乎还专门把女妖精,尤其是漂亮的女妖往八戒身边儿赶,这就导致死在八戒手里的女妖精,是师兄弟几个里面最多的。

也正是如此,八戒的色欲之心,日益下降而在去年,八戒得知高老庄的翠兰姑娘因病去世之后,更是就此封心,即便是月宫仙子下凡,也不能引起八戒心境之波澜。

翠兰姑娘下葬之日,八戒也是亲自到场,并且诵念了一段超度经文.本以为就此能够翠兰投个好胎,没想到阎王爷有自己的想法。

天池之底,见一洞府紧闭。

蛟龙踩在池底之后,妖光一闪,竟然化作了人形。

若非八戒反应快,险些被震飞了出去。

黑蛟走到洞府前,也不见他敲门,洞府之门,便自行开启。

洞府之中,别有洞天。

八戒算是知道这天池巫女需要这些修行者,以及一些强大的妖魔精怪的神魂何用了。

也不知道萨满教的教徒们,得知了这个结果.会不会因此而信仰崩塌。

但反过来想,其实信仰这种东西,在很多时候就只是精神上的一个寄托.真正懂信仰的人,恐怕反而更加理智。

就好比自己的师父,以师父的佛法修为,三界之中恐怕不会有人怀疑师父的“信仰”,但实际上,他们几个当徒弟的都很清楚,师父对于佛法之虔诚,那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可要说到“信仰”,倒不如说师父一向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在求证。

相对于虚无空洞的理论,师父还是更注重于脚踏实地的实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