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武侠修真>法海穿越唐三藏>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且先住嘴,用心修养;世间事哪有处处圆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且先住嘴,用心修养;世间事哪有处处圆满?(2 / 3)

前者几乎都是当年被西方二圣拐带回来的截教的三千红尘客;后者便是原本就在西方教的一些边缘人物.毕竟那些个有点地位的,都投向各大净土了。

而韦陀菩萨、金吒与木吒三位,目的非常明确.他们准备要退出佛门。

至于说是不是再回阐教,对于韦陀菩萨来说,他师父道行天尊依旧是阐教大仙,而他们两个的师父,则还依旧是佛门三大士,自还是有些不自在的。何况现在昆仑山玉虚宫连山门都关了.

还是韦陀菩萨提议,“先入人间历练一番吧,至于别的事情,不妨顺其自然。”

“善。”

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通俗来讲,便是其智慧正真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

而此三号,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三界。

北俱芦洲的妖魔与东胜神州的仙宗暂且不说,反正西牛贺洲与南赡部洲的众生,对此十分信服,认为三藏法师正该是当仁不让。

天竺与大唐的两位皇帝,以及诸国的国主,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一个决定——“大赦天下”。

连他们这些佛与菩萨们求圆满都求不来,那红尘俗世间的种种遗憾又当如何?

一旁接引佛忽开口道:“三藏小乘佛法不在贫僧之下,可为小乘‘解脱天’。”

“既如此”佛祖沉吟片刻,开口道:“传吾法旨于三界,尊三藏为小乘‘解脱天’,大乘‘大乘天’。”

不愿意成佛不要紧,但灵山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况且这两个称号讲出去,佛门中人恐也无人不服。

“另尊三藏为‘正遍知’。”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种子已经种下了,所谓万事开头难距离魔界现世还有些时日,这期间也足够自己好好将他们调教一番了。

三藏毕竟不肯接掌灵山,否则自己也不必如此操心

对于油盐不进的唐三藏,即便是佛祖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以往他还是金蝉子的时候,还能以法力将其拿捏,可如今要动起手来,想要胜过他恐怕当真没那么容易。

或许佛祖占了修行时间长的便宜,法力要比三藏更加深厚与凝实,但在修为境界上佛祖非常肯定三藏已然迎头赶上。

几位“幸存者”在殿内一番交谈之后,悟空的心神也恢复了七七八八。

“娘,小妹呢?”

两位

,如今修为大成,更是汇聚魔界之力,成为了魔界大圣.若当真归来,他们能不能应付得了,也当真还是两说。

“让诸位见笑了。”

徒弟出了个大风头,法海这个当师父的自然得站出来替他收尾,毕竟他一向“谦虚有礼”,这会儿也不例外,“门下顽劣之徒,心性尚浅,一时卖弄.却是给灵山添麻烦了。”

只是这话出得三藏之口,入得众僧之耳,怎么就听得这般奇怪呢?

你小子.是诚心实意的道歉的么?

金吒与木吒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便采纳了韦陀菩萨的建议。

韦陀菩萨褪下了袈裟,却也没有重新穿起道袍来,而是作凡人打扮,去寻子舆先生拜师学艺去了,只是精通佛道俩家还远远不够,此番也正该他学习一下儒家经典了。

毕竟是未来全真第一人,韦护在儒释道三家之上,皆有得天独厚的根性与天赋。

况且他对于儒家学问原本就有涉猎,子舆先生自然也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至于金吒与木咋,本来也没剃光头,此番还俗之后,自然就是先回家里拜见母亲,然后

当然了,那些重刑犯不在赦免之列。

他们都是个跟三藏法师打过交道的,自然知道三藏法师的对待恶人的脾性,明正典刑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随着三藏师徒的离开,汇聚在灵山的众僧,也各自散去,回到了自己的道场。

风雨欲来,经此波折之后,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就连表面上都不算平静的灵山,更是暗流涌动,几位佛祖与教主各有各的打算,他们这些寻常僧人,最好还是不要陷入这漩涡之中

有些回去之后,依旧是把自家山门一关,宣布闭死关修行;还有些干脆就直接跑去了阴司,向地藏王菩萨求情,让他们可以转世轮回。

若说前两个称号,殿中的诸佛与菩萨们还能接受,那这个“正遍知”的称号,还是让他们感到了惊讶。

同时更让他们确定,佛祖此前说要将灵山之主的位置传给三藏,绝非戏言。

正遍知,又称三藐三佛陀,乃是佛陀十号之一。

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事已了结,法海也无意在灵山久留,便欲起身告辞。

佛祖与菩萨一番挽留无果,便目送三藏出了大雄宝殿,唤了八戒与小白龙,直下灵山。

“本欲加升他们师徒大职正果。”佛祖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难得轻叹了一声,“此番终是欠缺了几分圆满。”

“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却笑道:“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世间事哪有处处圆满?”

也是。

怎么看起来更像是在显摆?

场面话人人都会说,人人也都得说,即便是佛祖也不例外,“无妨,算不得什么麻烦,正巧亦借悟空之神通,检验灵山众僧之心性定力.如今所见,看来他们还差得远。”

心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到一个人修行的上限的。

尤其是对于佛道两家来说,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

今日这个教训,恐怕能够让灵山众僧记一辈子,但因为波及面甚广,恐怕也不能到达佛祖此前预想的理想效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