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科幻小说>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第134章 地利人和都没有,但优势在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地利人和都没有,但优势在我(1 / 2)

何应钦立马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应对鬼子的这次进攻。

之前在中条山的都是卫立煌,他对中条山的各个情况比何应钦要了解多了。

作战会议室。

诸多参谋,国军将领正围坐在沙盘周边。

何应钦扫视众人问道:“面对鬼子的这次进攻,我想请问诸位有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法。”

自从这个奇奇怪怪,没事儿总是喜欢嘲笑他们的参谋来了之后,那是天天有肉吃。

虽然嘴有点毒,可他们却莫名的感到亲切。

因为这个参谋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一些长官,他是真正有把这些可怜的大头兵当人看的。

一些没了家的战士们觉着,如果能一辈子这样,那其实也满足了。

正说着,一个战士突然来报。

“带来的那两千个战士他们现在已经是各部队的中坚力量。”

“有他们牵头,应该没很大问题。”

龙文章望向山下,叹了口气说道:“让炊事班今晚多弄点肉,再不吃恐怕很多人就没机会吃了!”

“他们平时有说什么吗?”

伍千里感叹道:“能说什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了!”

也跟中条山的中央军关系打的不错。

没办法啊,这些大头兵在这里别说是军饷了,就算是饭有时候都吃不饱。

龙文章不一样,他有胡从戎当靠山,根本不愁资源。

情况跟胡从戎预料的差不多,即便是龙文章这种拥有极强军事指挥能力的人才到了中央军之后,因为他的曾经是在胡从戎这边待过,中央军那边也没给他实权。

最多只给了他一个参谋的职务,带来的两千来个大头兵也都分完了,没有一个兵权实在他手里。

龙文章瞥了眼何应钦说道:“在场大部分都是黄埔出身,论读的书我没有诸位读的多。”

“我的一些泥腿子想法还是不说算了,说出来怕是会让人生气!我怕人想打我。”

“各位自然是比我要强一些……”

何应钦笑道:“没关系的,有不同意见很正常,说说无妨。”

“有我在,我相信不会有人打你。”

“况且,此前日军有对中条山进行过数次进攻,多是无功而返,卑职认为不必太过担忧。”

“只需按部就班,固守待援即刻,如此庞大的军事行动,日军所消耗的物资也是非常庞大,持久战、优势在我。”

“不过,鬼子既然调集了如此庞大的兵力大举进犯,那我们也自然马虎不得,不得情敌大意。”

在场诸多将领面露满意,显然对这番话很容认同。

龙文章则是面露不屑,不禁摇头。

这批飞机,胡从戎是打算用来援助中条山战役的。

白头鹰的飞行员必须要赶在41年5月份把飞行水平提升到他们所能提升的最大程度。

这不仅仅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同样的、这也是为了他们自己,技术不过关就会牺牲。

时间一晃,已经到了四月。

卫立煌因为有通共嫌疑被调离了中条山,接任他的是何应钦。

“从情报上来看,鬼子此次进攻调动了近十万大军,由鬼子华北方面军的多田俊担任此次行动的指挥官。”

有人满不在乎的回答道:“我认为,我们不必紧张。”

“首先,中条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此为优势一。”

“再者,我方兵力大于日军,此为优势二!”

“天时地利人和,我方已占据地利与人和,卑职认为可以一战!”

“龙参谋,长官叫你赶紧去作战会议室,说是有要事商量。”

龙文章面色一变,看样子那边已经发现了鬼子的行动了。

对中条山的进攻,鬼子需要事先调集大量兵力,除了军队,鬼子还征用了四万的民夫,以及大量伪军。

如此庞大的军队调动,中央军就算是近视眼都能发现。

这下可把远在山城的校长,还有正在中条山的何应钦给吓傻了。

“不过你要是再继续这样收买人心,我估计姓何的恐怕不会给你好脸色,多半还会对你出手。”

龙文章倒是无所谓道:“出手就出手呗!反正没多久鬼子也会打来了,他到时候也没那个机会。”

……

中央军的战士们在这里日子过的苦哈哈的。

他们没想到,何应钦口中有通共嫌疑的新来的参谋,竟然出手如此大方。

不过没关系,这并不影响胡从戎的计划。

“情况都摸清楚了吧?”

伍千里回答:“放心吧,摸清楚了!”

“只要情况和胡校长说的一样,鬼子一进攻,那些当官的就跑路。”

“那这些兵权必然会集中在我们的头上。”

龙文轻咳一声:“那我可说了啊!”

何应钦:“说吧!!”

龙文章原本衣服吊儿郎当的

不料他这个样子让在场众人看见,这些国军长官一个个皱眉,对他露出不满。

何应钦对他更是如此,心说传说井陉县一战的指挥官居然是个这样整天跟那些大头兵混在一起的人?

这样的人居然也能打胜仗?

他是一百个不信。

他冷笑问:“看龙参谋的样子,好像是有不同意见?”

在此之前,卫立煌率部在中条山前前后后已经打退了鬼子上百次进攻。

当然,这些进攻都是鬼子日常对中条山的试探性进攻。

进攻中条山,鬼子需要事先调集大量兵力,并且在进攻前进行数次的战争推演,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中条山。

龙文章,伍千里,许三多几人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把中条山的情况摸清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