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都市言情>大魏芳华> 第六百八十七章 坎坷或多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七章 坎坷或多病(1 / 2)

秦亮不禁看了羊祜片刻,刚才确未想到,羊祜不只是想举荐人才,而是在帮忙谋划布局。

羊家人在旁边跪成一排迎接秦亮,秦亮先上了香作揖,回头才跪坐到草席上,对羊祜姐弟道:“但愿叔子夫妇、羊夫人,都不要因过于悲伤而伤了身体。”

羊祜松了口气道:“请大王权衡此事。”

两人说了一会话,秦亮不再多留,遂与羊祜拜别起身。这时羊祜忽然沉吟道:“大王,有些人是有才无德,须得防范。”

披麻戴孝的羊祜哽咽道:“阿母昨晚忽然念及姨母(蔡文姬)一生坎坷,长兄从小多病、吃了不少苦,不想今日凌晨……”

秦亮立刻说道:“我觉得叔子之言不错,不仅考虑得周全,而且也是在为我作想。”

羊祜点了一下头,接着说道:“仆观大王族兄、心系大王,或可改任司隶校尉,进一步稳固洛阳局面。待卢钦归心,则用卢子家(毓)代宗正之职。卢子家只要愿意回来,便能以九卿致仕,定会感念大王恩德。”

及至羊徽瑜回到了自己住的庭院,心里想着的、依旧是秦亮要见高柔的事。她犹自猜测,估计秦亮很快就要与叔子商议了。她自己倒是渐渐地緊张起来,不知道弟回来提起之时、将是怎样一个场景!

羊徽瑜之前成婚,只是任由长辈操办,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次竟是她自己找的人,经历实在是叛道离经,感觉着实不可思议。

这是昨天决定的事。听闻张华从小丧父、生计艰难,却仍刻苦读书;总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朝中做中书监的同乡刘放看上了张华、想要嫁女儿给他。于是坚持读书的张华,没有靠学问翻身,终因长得不错、眼看就要发达了!不料这时司马家被击败、心腹刘放被诛灭,张华空欢喜一场,只能继续在范阳郡放羊为生。

“山巨源毕竟是名士,只要愿意来走动、便对大王没有坏处(装点门面)。”叔子道,“大王是做大事之人,果然并未计较,见到巨源、仍以礼相待。”

秦亮也不勉强,径直说道:“此事实乃不幸,叔子节哀顺变,余事不必担忧,府中会办妥文书等事,叔子服完丧再回来罢。”

羊祜这么一说,妇人们都“呜呜”大哭出声,羊徽瑜则埋下头压抑地抽泣。

秦亮却觉得,不管是逝者的姐姐生活坎坷,还是养子多病,那都是逝者年轻时候关心的人、经历的事。与其说是诉苦,说不定是临终前的怀念?因为建立感情的人、大多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如今蔡贞姬年纪大了,除了儿女、以前认识的人都已不在,去世何尝不也是一种解脱??

羊徽瑜听到叔子夸赞秦亮,转头看了他一眼。

庆功宴之后不两日,晋王宫的人来到了羊家宅邸,礼聘羊叔子、去王宫做右长史。

叔子

若是大王与叔子说过她的事,马上就能听出来。但交谈了几句,羊徽瑜发现、大王好像还没说;叔子倒提起了另一件事,宴会的时候司徒高柔没来,大王想与高柔见一面!

秦亮见高柔为了什么事,羊徽瑜当然明白。

想听的情况、羊徽瑜很快都知道了,她便准备回去。不过叔子也要去内宅看望阿母,她只得继续与叔子同行。

脸上带着泪痕的徽瑜一副梨带雨的模样,抬头看了秦亮一眼。悲伤盖住了她的神色,秦亮也看不出来、她还有一些什么心情,隐约似乎有点幽怨。

但秦亮当然不会这么说,又说了两句好话

弟出仕之后,能言谈的事也多了起来。二人谈论着当天的见闻,先去了阿母那里,留到傍晚时分。

羊祜拱手道:“谢大王体恤。”他想了想,又道:“有一事,仆本打算进言,刚赴任没来得及。”

叔子察觉她的目光,也微微侧目,继续把事情说完:“巨源向大王举荐了个人,却不是嵇康,而是范阳人张华。据说是汉朝留侯的后人,我好像听说过这个人、但不了解,估计是寒门出身。”

羊祜见状,微微欠身道:“仆浅薄之言,只是建议。”

羊祜叹道:“那日庆功宴上,大王还念着以前、一起谋划诸事的日子,仆许久不能忘怀。”

“什么?昨日阿母还能与我们说话阿……”羊徽瑜如同遭遇晴天霹雳!她顿时愣在原地,心里又是悲痛,又是有说不出的感受,甚至认为是侍女传错了话!

她终于醒悟过来,立刻转身穿上外衣,急急忙忙地往阿母住的庭院赶去。刚进门楼,立刻听到了夏侯氏的哭声,哭得简直是死去活来!显然侍女并没有说错话。

秦亮当即说道:“我正要派人去幽州、请山涛举荐的那个张华,此时使者尚未出发,可顺道去征辟卢钦。”

秦亮道:“叔子言之有理!卿能为我分忧,吾心甚慰。”

说的是谁,难道是钟会?当然王宫里品行不太好的人,不止钟会,吕巽也不怎么样,但钟会此时的官位更高、更加出名。

叔子一边走,一边说道:“原来我在大将军府办公的地方,在阁楼后方的东侧,如今陈骞在那里。王宫里的人便把西侧的院子腾出来,以后那院子就是王宫长史府。”

“嗯。”羊徽瑜有点无趣地回应了一声。

不过叔子要说的、不是长史院子,他接着说道:“山涛今天来拜访我了。他此前曾执笔,为河南尹写了劝进表,因大王的举荐、又回到了河南尹做官。我觉得山涛可能是为了见大王,便引荐到了大王跟前。”

叔子可能认为、他在说一件重要的事,但羊徽瑜仍然提不起什么兴致,只是比刚才说的院子稍微好一点。

羊徽瑜随口道:“弟在士人中的名声,确实很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