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番外(十九)皇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十九)皇储(2 / 3)

穿过一道道宫门,当朱和垠出现在承运殿广场上的时候,那四百九十九级台阶之上的承运殿更是需要朱和垠把头抬起来才能仰视到。

那宽阔达四十九亩的承运殿广场更是给朱和垠一种一望无垠的感觉,可以说单论宫城来说,齐王宫远胜紫禁城,甚至可以和汉唐的未央宫、大明宫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是国宴,因此即便天色已黑,但齐王宫内张灯结彩,宛若白昼。

被誉为齐国虎贲的金吾卫在广场中间的宫道左右持着礼器侍立,十分庄严。

“诸位重臣和家兄已经在承运殿内久等了。”

“为何?”朱和垠尴尬询问。

“等电灯和发电厂、电线研究出来,宵禁也该解除了。”朱慈烜笑着回应:

“希望到时候皇太孙还能来一趟齐国,评价一番。”

“呵呵,一定……”朱和垠有些尴尬,但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他将目光放到道路两侧来缓解尴尬,看着街道两侧越来越少的行人匆匆回家,直至空无一人。

“如此才三十六文……齐国的物价真是……”

朱和垠不知道怎么说,朱慈烜则是笑了笑:

“日后国朝把土地都开发出来,物价也会不断下跌的。”

“但愿吧……”朱和垠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看到那一天。

见他这样,朱慈烜也不再说话,二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三十六文,若是北京城同等规格的饭馆,那恐怕是连一菜一汤都吃不上……

朱和垠沉默了许久,回到现实后也没有询问朱慈烜什么问题,而是静静的听着饭馆内人的讨论。

与大明百姓讨论的工作不同,齐国百姓都是在讨论哪里风景不错,哪里的什么水果鲜甜,哪里的土民淳朴之类的话。

“齐国没有路引吗?”

朱和垠询问起了朱慈烜,毕竟大明眼下依旧还有路引制度。

他随朱慈烺走进高十丈有余的承运殿内,比皇极殿还高大丈许的承运殿内空间极大,恐怕占地不下十亩,是皇极殿的三倍大小。

殿内张灯结彩,左右两侧各有固定的桌桉,显然齐国朝会都是坐着召开的。

朱和垠被朱慈烺带到了王位下的玉台,此地已经摆放了两套临时的桌椅

朱和埨站在青年身侧,似乎昭示了青年的身份,而朱和垠对其也是十分熟悉。

“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侄儿和垠,见过王叔。”

百官们在朱和垠下车的时候作揖行礼,朱和垠也以子侄辈的身份对朱慈烺回了一礼。

二人近距离作揖,朱和垠记忆中的身影也渐渐与此刻的朱慈烺重叠。

?”朱和垠觉得有些多了,朱慈烜闻言也温润的笑了笑:“那便酌情划去一荤一素吧。”

说罢他接过菜牌,将上面的一荤一素划去,留下了两荤一素一汤。

“再来一桶小份的米饭。”

朱慈烜熟练的将菜牌递给了旁边久等的伙计,伙计则是接过菜牌写写画画,随后将菜牌上的白纸撕下,用夹子夹在了一块三角镂空的摆件上。

摆件上写着数字“12”,应该代表的是桌号。

朱慈烜解释了一下没有人迎接的原因,随后马车向着承运殿高台右侧的长廊驶去。

通过长廊,马车可以直抵承运殿门口,但这样的待遇不是谁都有的。

随着马车距离承运殿门口越来越近,天空中出现了一朵朵璀璨的烟花,照亮了整个承运殿广场。

马车在这个时候停在了承运殿门口,但上来之后朱和垠才发现,仅承运殿门口的面积就有数亩,好像一个小广场一般。

在这里,朱和垠看到了百余名在此地迎接他的官员,而他们又以一名二十七八岁,身如玉葱,相貌甚美的青年为首。

当暮鼓声停下,街道上只剩下了乘坐马车巡逻的消防马车、衙役马车和骑马巡逻的兵马司士卒。

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前,朱慈烜带着朱和垠来到了西京城最高点的齐王宫。

高大的宫墙让朱和垠有些感叹,尤其是那不知多少丈的大门打开时,里面那高耸的宫殿群更是让人生畏。

齐王宫内的所有宫殿都是由夯土一层层夯高,然后浇灌水泥地基,垒砌大理石台阶。

因此,每座宫殿都好像建造在一座小山山顶上一样。

两刻钟的时间里,二人自顾自的吃饭,等吃完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黄昏。

暮鼓声在城内响起,朱慈烜和朱和垠上了一辆新的马车。

听到耳边熟悉的暮鼓声,朱和垠松了一口气,似乎是因为总算在齐国找到了和大明一样的政策而高兴。

“这宵禁的鼓声听得让人烦躁,不过还好再过十几年,或许就听不到了。”

马车上,朱慈烜忽的开口,让朱和垠脸上表情一僵。

“没有,因为犯罪的人比较少。”朱慈烜端起茶抿了一口,同时摇了摇头。

恰巧这时饭菜也上桌了,在伙计的吆喝声中,一盘脸盆大小的油炸牛肉出现在了朱和垠的面前。

看到这道菜的份量,朱和垠才发现自己有些鲁莽了。

就这道菜的份量,若是放到大明,那恐怕一道菜便要花去三十几文。

在他略带感慨的目光中,两荤一素一汤四道菜先后上桌,每道菜的份量都极重,一道菜能比得上大明的两道菜。

“数年未见王叔,王叔却是一点没变化……”

朱和垠百感交集,朱慈烺见状也如谦谦君子般温润一笑:

“国宴已经准备好了,垠哥儿里面请吧……”

“好……”听到垠哥儿这样的称呼,朱和垠感觉放松了不少。

或许在这齐国,也就只有朱慈烺能这么称呼他了。

朱和垠拿起摆件,想看看伙计写了什么。

当他拿起来后,却发现伙计在菜名背后写上了一些数字,最后还在下面写下了“36”。

“这是桌号和价格吧?”朱和垠抬头向朱慈烜询问,朱慈烜点了点头,为朱和垠倒了一杯饭馆的花茶。

“真是便宜啊……”

看着白纸上四个菜的价格居然才三十六文钱,朱慈烜感叹之余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