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六百一十章 稳坐山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章 稳坐山河(2 / 3)

朱由检和他们走出承运殿,与满桂、孙应元、黄龙、陆文昭、曹化淳等人说起了曾经的事情,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走在最后的王承恩看着这一幕,也不由想起了二十二年间的各种经历。

时间过得太快了,快的让人都没有察觉。

曾经被旁人称为“黄口小儿”的朱由检,已经做了大明二十二年的擎天柱。

“殿下……”

“你我都老了,把机会让给子侄辈吧。”满桂爽朗一笑,不过面对他的话,孙应元却哭笑不得。

满桂这厮眼下已经六十有三,自然是老了,但他孙应元眼下才五十出头,虽然年过半百,但他并不觉得自己老。

倒是旁边最为年轻的黄龙作为二人晚辈,眼下不过四十有九,连五十岁都没有,更谈不上老。

与其说他们是老了,该给子侄辈锻炼的机会,倒不如说朱由检需要给大明留下一批青壮派作为以后的边防柱石。

“殿下,我等告退……”

况且,想要去齐国的将领可不止这么点。

“将领的事情,等西征之事结束后再说。”朱由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事情暂时搁置。

他也不给众人思考的时间,而是看着众人继续交代道:

“北军和东军这次可以联合西征作战,别因为一个“字”的问题就觉得北方战场就都是北军的,东军只针对东边一样。”

“这次东军都督府调十营兵马参与西征,北军也出十营兵马,合计二十营六万余人。”

他有心思开玩笑,那自然代表了他的预判十分准确。

在百官和百姓心底,自从朱由检着写了天文类的教材后,似乎他就成为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他现在的这番举动,似乎就是在说大旱即将结束,或者即将消退一样,令人振奋人心。

“奴婢领命!”曹化淳也止不住的激动,连作揖的手都有些颤抖,脸上遮盖不住的笑意。

他能理解,众人自然也能理解,而黄龙一听大明旱情要结束了,心里就不免有些发苦。

“或许在殿下看来,我等有些得寸进尺了。”

“事情最好早早结束,等吴阿衡、杨文岳他们回来,加上他们身后的那一批属官,或许我们会稍显下风。”

成德的话如一把把刀子,直插在坐众人的心底。

朱由检对他们的打压并不是没有用功,而是在他们难以掌控的地方。

海外便是他们难以掌控的地方,也是燕山派控制力最薄弱的地方。

“这……殿下既然不会动刀兵,而我等暂时又无把柄在他手中,那他为何驳回?”

“嗯……与我等僵持,这对殿下没有益处。”

“莫不是在等金伯玉和颜赓明?”

“他二人回来也对大局起不到什么影响,应该不是他们……”

“这有些难说……”

,全年不下一百五十万。”

曹化淳的话说完,朱由检便笑着开口:

“既然如此,那就划一半蒸汽机船给齐国来迁移人口,剩余一般用于迁移人口前往旧港、麓川。”

“这……”曹化淳愣了愣,面露犹豫道:

“殿下,可如果这样,那粮食……”

王承恩轻声开口,但前方众人吵闹,朱由检并没有听到。

只是王承恩也不继续喊,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紧接着跟了上去。

“驳回了……”

一个时辰后,官吏坊内,当成德拿着被齐王府驳回的都察院奏疏,他面无表情,似乎这事情在他预料之中。

只是相比他的古井无波,坐在下面的那群人却有些坐不住了。

见朱由检不说话,几人也纷纷起身示意要离开了。

朱由检见状,不由起身笑了笑:“我送送你们……”

或许是燕山派的举止让朱由检寒了心,总之眼下他对这群跟随自己最久,却一直没有异心的人十分不舍。

他们或许曾经试图想过要让自己坐上皇位,但最终他们还是没有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就这一点,便已经足够。

“不过,这次的主帅还是曹文诏。”

“另外六万兵马,除作为主力的两万余骑外,其余四万马步兵还是以保护辎重为主,不要因为手中有步枪就轻敌冒进。”

“最后,这次西征要收复的地方不仅仅是河中地,还有岭北山脉,最好能再岭北山脉西边站稳脚跟。”

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而闻言的孙应元不免叹气:

“这一战不能参加,多有遗憾……”

只是现在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只希望金铉不要骗人,那画卷上繁华的西京城,千万别是挂羊头卖狗肉,不然他就被金铉坑惨了。

“殿下,我和应元是不是也应该准备前往齐国了?还有曹文诏、曹勐、孙守法他们这群人也是。”

满桂作揖询问起了一件让众人气氛瞬间冷下来的事情。

曹文诏、曹勐、孙守法、曹鼎蛟、曹变蛟这群人可都是眼下大明将领之中的中坚力量。

如果他们全数跟着齐王就藩了,那大明还有多少可用之将?

这其中,尤其以旧港、南州为主。

南州还有大批被发配的守旧派官员,如果燕山派真的得寸进尺,不排除朱由

群官们有些犹豫,毕竟这些年他们被朱由检压了那么长时间,第一次与朱由检在政治上对抗,这让他们多少有些心虚。

其中不少人想到了成德和金铉、颜胤绍等人的关系,因此故意点了成德。

不过,面对他们隐晦的示意,成德却懒得理会,而是就事论事的说道:

“决策权的事情,我早就说过,殿下是不可能让的。”

“只要有内阁三个席位,那我们最少还可以自保。”

“各地粮食还够吃一年,已经足够了。”朱由检这话一说出来,顿时让众人诧异的看向了他。

眼下的大旱还十分迅勐,大明绝收、减产的田亩数多达五亿亩,占据天下田亩过半。

这种情况下,谁都感觉这场大旱会继续持续下去,但朱由检却说这场大旱要结束了。

“听我的吧,把轮船用去迁移,这也算是我第一次以权谋私了。”

朱由检笑着吩咐,甚至调侃自己以权谋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