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七十七章 盐茶国营(3 / 3)

“如、北直隶亩产二石,三亩便收入六石,交了御马监和朝廷的粮食,平均百姓能有四石二斗的收入。”

“四石按照粮价来算,便入一两九钱,所以北直隶的盐价应该是十九文一斤。”

“寻常百姓一人一年,也不过食用三斤盐,因此北直隶的百姓每年在盐上的支出是五十七文。”

“如此一来,每年的盐税就能达到七百到一千万两之间。”

朱由检说完,便静静等待了毕自严的回答,而毕自严想了想,只能皱眉道:

因此、就这么看来、盐茶的国营提价似乎可以放上正轨了。

想了想,朱由检对锦衣卫说道:“去请户部的毕尚书来商议两司的事情。”

“是!”千户作揖回礼,随后便派人去找毕自严。

不过、毕自严毕竟在六部办桉,而六部在内城,齐王府在东城,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等毕自严来到齐王府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而朱由检也在见到他的时候,也示意他入座,然后才道:

他还需要等一年,等扫北之战结束,燕山第二批学子毕业,到时候就是一口气把北方盐商和茶商、以及众多官员解决的时候。

不过相较于北方,南方两淮的盐商和江南的茶商,布商、矿商数量众多,掌握的资源也最多,而包庇他们的官员胥吏也数不胜数。

抄家北方顶多让大明回血一两年,但如果能把官商勾结的大量江南官员、商贾、士绅、胥吏解决,朱由检就可以着手推动也“盐铁矿茶”国营的政策了。

先统一国营,帮助大明和百姓熬过这未来的十九年,然后在慢慢分出私营市场,最后形成国营、私营和谐竞争的局面。

这就是朱由检要进行的初步税收改革,而这一步走好了,大明熬过大旱也就不成问题了。

听到朱由检的询问声,门口的班值锦衣卫千户立马小跑进书房,作揖道:

“没有什么举动,两司已经接管了各地的盐场和茶场。”

“……”听到盐商和茶商没有动静,朱由检眉头一皱。

盐商和茶商不敢动是正常的,毕竟朝廷在各地都有兵马,谁敢鼓动百姓,谁就是第一个死。

其次就是,朱由检通过分发军屯田获得了不少地方上的人心,变相增加了两商鼓动百姓的成本。

用银子买粮食去赈灾,以工赈灾。

不管是修建铁轨还是水泥路,又或者是水利工程,或者为一些地方的百姓翻修房屋,总之在养活百姓的同时,还让地方环境变好,才是朱由检要做的。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绝大部分不是他们懒,而是他们没有一个能保障自己生活的工作。

发地这种事情可以,但问题在小冰河大旱下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小冰河大旱下,朱由检得把类似山西和河南这种受灾严重的地方变成固定的工人家庭。

的人口。

虽然过了两百年,但按照各省的情况来看,四川人口也顶多就是翻四倍了。

至于后世所谓的什么屠川六万万、六千万,大多都是无稽之谈……

四川的百姓,在朱由检的计划里,一旦遭遇大灾,那就是无条件的往云南、东吁缅甸、安南三地迁移。

哪怕把六百万全部迁走,朱由检都觉得不够。

“这样的盐价,恐怕百姓会争先购买私盐。”

“私盐的事情我会让巡检司去打击,总归不会占据市场太大的份额。”朱由检回应道:

“这些银子收上来也不代表不流动,而是要以募工的方式,在农闲时候由朝廷牵头进行修建道路、沟渠、堤坝。”

“变相来说,也是会流到百姓手中。”

朱由检的话,说的是农闲,实际上主要还是针对大灾后的饥民、难民们。

“我准备将两司的盐价,全部统一售卖给皇店,然后由皇店根据各省百姓收入的状况来定盐价。”

朱由检没有一竿子打死,哪怕他知道这样做,比较方便收税,也可以杜绝民间倒卖官盐。

“殿下准备定多少?”毕自严并没有觉得朱由检做的不妥,而是询问他想要制定的盐价。

对此、朱由检也不假思索道:

“就以农户的收入来计算,按照每省一人只有三亩地来算,盐价应该是粮食一百分之一的价格。”

只是眼下,南北盐商和茶商都没有动静,就好像被收割的利益不是他们的一样。

“应该是在等我出征……”

朱由检的眉头再度皱紧了一些,差不多是能摸清楚这些商贾和士绅、胥吏的想法。

不过、朱由检不怕他们搞手段,就怕他们不搞。

搞了手段,锦衣卫也就能直接动手了,而不搞手段,锦衣卫还需要自己去调查证据。

朱由检根本不怕盐商和茶商,说白了所谓的商贾,在面对军队和强大的中央集权下,不过是桉板上的鱼肉罢了。

不过、大明盐商数百家,每家资产少则数万两,多则上百万两,加上数量众多的私盐贩子,这群家伙如果能被抄家,国库也就能充盈不少了。

茶商虽然不如盐商,但资产的规模也不算小。

朱由检眼下掌握着三娘子的账目,上面记载了秦、晋两地商贾,还有大量官员的犯罪记录。

但是这个东西现在不能动,最主要的就是朱由检手下没有那么多人手接管他们被处理后的市场和官位。

只要有一百万工人,就能解决一百万户家庭,而一百万工人对于大明需要的工程,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但如果募的工人太多,大明的财政必然要崩溃,所以必须找到足够多的财源。

只有大明有足够多的银子,才能在旱灾的时候进行东粮西调、南粮北调。

毕竟东吁和安南的人口加在一起,最少也有一千万之多。

想要用六百万汉人统治一千万其他民族,在不采取暴力的手段下是很难的,好在大明需要他们的劳动力……

“得先把钢铁的事情解决。”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开口询问道:

“各地盐商,茶商没有什么举动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