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历史军事>家兄朱由校> 第一百九十二章 扫平山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扫平山东(3 / 4)

他面对的是整个泛江南文官势力,所以没能快速的将时局稳定下来。倒是万历皇帝、虽然面对的是被嘉靖玩分裂的文官体系,但在敛财这方面的能力确实不行,一个矿税没收好不说,还把民心给玩崩了。相比较他们俩,朱由检的敛财方式就有些变态了。抓住了正德皇帝想抓住的兵权,兵权不是依靠边将,而是依靠自己练兵,从兵马控制的能力来说,朱由检的能力远高于朱厚照。又相较于朱厚照需要面对铁板一块的泛江南文官势力,朱由检面对的时局却很好,泛江南文官势力分裂百年,难以联手对付他。在这样的局面下,通过抬高东林、打击齐楚浙宣昆五党,随后又在东林一家独大的时候,选择了在朝堂帮齐楚浙宣昆五党说话。这一手平衡就玩的让两派文臣一直没有把他当成一回事。如果不是辽沈之战里,朱由检用满桂出塞,而过早暴露了实力,之后又在裁撤山西和北直隶的行动中,展现了恐怖的兵权,那估计眼下的两派文官还在互撕,根本就无暇估计朱由检。这么一想、朱由检的手段就很恐怖了。他明白开皇庄会让百姓和中小地主、富农等势力厌恶,所以他选择了得罪已经势弱的勋贵,来对军屯田动手,重新开辟一个和百姓无关的财源。之后他再用分地的手段,拉拢了底层军户的人心、和获得土地的普通百姓的民心。这么一来、朱由检就有一个庞大的基础来支持他了。他的强大表面上看起来是兵权,然而兵权之下是民权。几十万大军的背后,是数百万的士卒家属,以及数百万的无田百姓。要动朱由检,就要先把朱由检和这加起来超过上千万人的联系给切断,才能彻底将他从政治中心剥离。上一次有这么大基础支持的人是谁一瞬间、朱由校脑内闪过了太庙内的一幅画像。那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支持他的势力,是跟随朱元璋起家的淮西勋贵,淮西子弟。这是一股怎么样的势力即便是朱元璋本人,也花了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将这股势力压制到了和文官平衡的局面,为此打杀了诸多骄纵桀骜的名将、名臣。试问眼下,整个大明有谁敢说,手段比朱元璋更果断、狠辣这样的人没有,即便是创造出这新利益势力的朱由检,也根本停不下来。哪怕他现在宣布就藩,但他麾下的几十万兵马、上千万子弟也不会同意。将领会架着他继续前进,而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压制这个势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吾弟……有太……有汉之光武皇帝之风”朱由校在短时间分析了所有,最后本想说朱由检有太祖高皇帝之风,但又害怕这句话被文臣知道后警惕,因此只能将对比的对象换成了光武帝刘秀。刘秀能打、也善待功臣,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在晚年制住崛起的豪强势力。不过这也不怪刘秀,毕竟刘秀时期的豪强势力远不如唐初武勋和明初淮西勋贵,没有必要大刑打杀。刘秀没有想到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子孙大多早夭,短寿,让豪强连续抓住了数次拥立之功而迅速崛起。可这一切、并不是朱由校想说这话的原意。他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他明白,自家弟弟终究会与自己心中所想的弟弟背道而驰。朱由校想的很好,便是让自家这个唯一的弟弟,做一个闲王,安度此生。但在各种势力的夹击,外有强敌,内有内贼,上有天灾,下有人祸的局势中,他还是不得不将自家弟弟拖下了水。朱由检掌握如此大的一个势力,并没有让朱由校忌惮,他担心的是朱由检的日后。要平衡这样一个以军队和田地而起家的势力,所制衡的利益自然也是于军功和田地。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朱由检一直在强调向外屯垦,开拓了。向外开拓才能给军队军功,才能给军属发田。如果这些都满足不了,那么就别想这个利益集团能一直对外,终有一天他们会对内的。“行了、你退下吧……”朱由校脸色不悲不喜,只是在先前有过短暂的惊诧,真正做到了曾经朱由检所说的不露喜怒于面。只是在他开口之后,曹化淳却顿了顿,没有起身,似乎还有什么话需要说。“怎么弟弟还交代了什么事吗”朱由校敏锐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而对此、曹化淳也迟疑了数秒,最后才艰难道:“殿下说、三省宗室、可以提前革新了……”“……”一席话说出、众人无言,唯有心中一紧。魏忠贤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将这些天的所有都在脑中过了一遍,最后才得出结论:“难怪齐王在这次平叛会开口主动领兵出击,原来是要对三省宗室下手……”“秦藩走旁系上位,地位不稳,管控不住旁系,齐王一声令下,恐怕无力反驳。”“山东有德、鲁、衡三王,却并非大藩,因此出兵时特意许下了要生擒徐鸿儒。”“徐鸿儒只是一个借口,真正要做的,是把最难解决的福王和周王解决。”“先解决山东的叛军,最后带兵入河南,那可操作的地方可就大了……”魏忠贤咽了咽口水,想到了平日里对自己偶尔露出笑意的齐王,居然有这样心计的时候,也开始仔细回想自己有没有得罪过对方。至于魏忠贤能想到的,朱由校自然也能想到。他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心想自家这个弟弟,做事情总是如羚羊挂角般,让人想不到他的真实意图。可以说、这厮是把兵法用到了政治行动上,并且连自己也看不透。恐怕周藩和福藩,以及郑、唐、崇三王都要被革新了。不革新的下场,恐怕就是齐王剿贼不利,让贼寇向西、南逃窜而围困宗亲藩王了……恐怕福王和周王,眼下已经猜到了自家弟弟的想法,开始惊恐了……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知道为什么,在一想到自己那个好三叔惶恐的样子,嘴角就不自觉的挑了起来。“郑娘娘、朕真想看到,伱知道朕那好三叔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