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网>都市言情>浮尘音> 齐英 人微言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齐英 人微言轻(1 / 4)

事不过三,在农村,家里连生三个姑娘,还生不下儿子,便被说犯了九女心,要生够九个姑娘才能生一个儿子,这既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耻辱,让齐联海和赵秀娟夫妇十分忧心。

大西北的农村小院,坐北朝南,北边住人,南边是大门,东边是厨房,西边是粮仓。粮仓比厨房低一些,厨房比北边住人的房间低一些,这样的布局,冬暖夏凉,北边住人最为舒服。齐家庄基本都是这个格局,一家紧挨着一家,走进去就像棋盘,每个农家小院就像被人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清一色的青砖红瓦,绿色铁皮门,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围着山,倚着水,形成一个月牙形,所以以前这里按照地貌又被叫做月亮湾。

月亮湾叫齐家庄是因为最开始迁移到这里的人姓齐,便以东道主的身份给村庄起名为齐家庄,还有附近三四十里的杨家庄,马家庄都是以最开始到这里的人的姓氏命名的村庄。

如今的齐家庄规划整齐,无不透露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农村人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蒸蒸日上。

可是齐联海就像不上套的懒驴,只有他家的院子,还是八九十年代的那种土坯房建筑,青灰瓦,泥土墙,站在山上一眼就能看到,坐落在村尾,和村里崭新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黄河就是大西北这块不毛之地的生命之源,只要有它在,这块土地就有希望,只要它流动,这片土地就能活起来。

我们赞美黄河,歌颂黄河,它就像母亲一样无私奉献,养育了黄河两岸多少中华儿女。

谁都驾驭不了大西北的荒凉和贫瘠,第一次来这里的人,怕是要转头跑的。

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滚过黄土高坡,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山脊,就像上万年前恐龙灭绝时留下的化石,经过长年累月沙土的堆积,形成屹立不倒的山脊。每一个山脊就是一个恐龙的遗迹,走过去,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和荒瘠感,让人恐惧和不安,以为来到了末日的边缘。

在干燥少雨的黄土高原上,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场大雨,能够在这里生存下去,唯一的希望就是黄河。

黄河就像是黄土高原的血脉,滋养着这里的万物。站在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山脉上,看着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源远流长,心里不由的悲喜交加。

悲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坡,为何如次荒凉冷漠。

即便是这样的小院,也是齐联海不劳而获,从他父母手中接手过来的,他自己一无所有。这样的这房子在八九十年代也算数一数二的好院子,到了齐联海的手里这院子只看到日渐衰败,没有一点起色。

唯一起眼的地方,是正房屋檐两边保留的两个狮子头,看着还有些威风。正屋俗称上房,在齐家庄,正屋一般是男主人睡,或者家里的老人和长辈睡上房,要是那个刚结婚不懂事的小媳妇,睡了上房,定是要挨骂的。正屋的两边带着两间小房,俗称耳房,是女人和小孩住的地方,要是人口多的家庭,年轻一辈的女人便只能睡厨房。

齐联海没分家之前,齐联海的媳妇赵秀娟就住在厨房,自从分了家,齐家老两口搬出去和小儿子齐联生住在一起后,家里宽松些之后,赵秀娟才搬到耳房里睡,而齐联海便当之无愧的成了这正屋的主人。

在以体力劳动为主要生产力的农村,人们的意识里早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力气大的男人成了生产的创造者,他们是农村生产的主力军,手握主要生产力的男人,地位高于女人,女人只是孕育生产力的工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男人决定女人,所以即便男人没出息,不劳动,也不重要,因为他在这个社会层次里依然能享受着高于女性的待遇。

在城市,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

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存,努力生活,谱写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之歌,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

齐英原名叫齐招娣。

因为重男轻女的父母,希望在生下她之后能生下一个男孩,便给她起名齐招娣,可是事不随人愿,她的父母在她之后又生了一个女孩。为了生个男孩,妹妹的名字也未能幸免,她叫齐盼儿,无一不透露着老两口盼儿心切的心情。

齐英的父亲齐联海,是齐家庄出名的大懒汉,好吃懒做,还经常赌博,要不是自己的父母和丈母娘焦杏花时常接应,一家人连温饱都是问题,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自足的家庭,在连生三个姑娘后,还想要个儿子。

喜这奔流而过的九曲黄河,养活了多少华夏儿女,滋润了多少山川景色。

因为有了黄河,这里才有了开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炎黄子孙从这里开始,繁衍出延绵不断的华夏文明。

因为有了黄河,这里才有了发展。黄河,华夏文明发展初始的摇篮,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几十个强大的王朝都产生于黄河一带。

因为有了黄河,这里才有了故事。黄河,中华民谣圣地,这里是中华民谣的根,许多古典名著诗歌都产生在这里,《全唐诗》两千多首,其中一千五百首与大西北有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读小说网